你知道吗?
一个24岁的中国小伙子,在奥运决赛场上创造了历史——他不仅拿下了金牌,还成为全球乒坛首位实现“超级金满贯”的运动员。
但更让人震惊的是,就在夺冠前三天,他被日本天才少年淘汰出局。
0-2落后的绝境下,这个叫樊振东的年轻人做了什么?
巴黎贝尔西体育馆的灯光刺眼得让人眩晕。
2024年8月4日的男单决赛现场,瑞典黑马莫雷加德的球拍像装了马达,前三板打得樊振东接连失误。
解说员紧张得声音发颤:“小胖今天状态不对劲啊!”看台上中国球迷举着的应援牌微微发抖,谁也想不到,此刻的樊振东脑子里正循环播放着48小时前那场生死战——当时他面对张本智和的嘶吼,第二局结束时毛巾盖住头足足沉默了两分钟。
那场四分之一决赛被国际乒联称为“本届奥运会最惨烈战役”。
张本智和标志性的反手拧拉让樊振东首局就吃了5个发球,第二局日本小将甚至打出了11:3的悬殊比分。
央视直播镜头扫过观众席,有女球迷捂着嘴眼眶发红。
转折点出现在第三局6:8落后时,樊振东突然改用极少亮相的“魔鬼发球”——将球高高抛到3米左右,下坠时用拍面侧切制造诡异旋转。
这个他在萨尔布吕肯俱乐部偷偷练了半年的杀招,当场让张本智和接飞三个。
决赛对阵莫雷加德的第七局,记分牌显示9:9时出现了戏剧性一幕。
瑞典小将偷发长球,樊振东整个人横飞出去救球,左膝擦着地胶滑出半米。
这个被慢镜头回放五次的“神级反拉”,后来被网友做成动图疯传,科普博主测算称球速达到112公里/小时,着地点距离台面边缘仅有1.3厘米。
当莫雷加德最后一球出界,樊振东扔掉球拍跪地怒吼的画面,成了当年全球体育媒体的头版海报。
国际奥委会的官方战报里藏着个惊人细节:樊振东在这次奥运之旅中,七场比赛共打出47记“神仙球”,其中18个发生在绝对被动的情况下。
数据分析师发现,他第三局以后的胜率高达82%,比前两局高出27个百分点。
这种“逆风球王”特质在决赛展现得淋漓尽致——莫雷加德的正手爆冲原本所向披靡,但从第四局开始,樊振东故意把球回到对方正手位浅台,逼着身高1米88的对手弯腰处理,这个战术让瑞典人失误率飙升40%。
领奖台上挂着金牌的樊振东,右肩肌贴还透着淡淡的血迹。
这个伤是半决赛对阵林昀儒时留下的,当时他救球撞到挡板,队医紧急处理时用了两支冷冻喷雾。
说来有趣,夺冠后流出的训练视频显示,备战期间他每天要接2400多个多球,其中专门针对欧洲选手的“超长弧圈”练习占了70%。
德国教练罗斯科夫看过录像后坦言:“他就像台精准的机器,能把对手最擅长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武器。”
更衣室里拍到的一个场景或许能解释他的强大。
决赛前一小时,樊振东戴着耳机反复看张本智和比赛的录像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“反手第3板变线率68%”“正手短球落点70%在左半台”。
这种偏执般的准备让陪练的周雨都咋舌:“他研究对手的细致程度,连对方擦汗时先擦左额还是右额都要记录。”这个习惯源于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的失利,当时他败给梁靖崑后,花了三个月重建技术分析体系。
巴黎夺冠后第48小时,樊振东已经出现在萨尔布吕肯俱乐部的训练馆。
媒体报道画面里,他和未来的队友莫雷高德练起了多球,德国观众惊讶地发现,这个刚实现金满贯的中国人,正缠着绷带加练反手撕大角——正是用这招,他在奥运决赛第5局打出了那个让全场起立的“香蕉球”。
俱乐部墙上的电子钟显示训练时长:4小时17分钟,比当地球员平均训练时间多了整整98分钟。
凯狮优配-炒股配资平台排名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-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