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则令人痛心的案例
13 岁的小玲(化名),从小跟随奶奶在农村生活,是一名小学霸,不仅成绩优异,还是学校的书法能手,常在比赛中获奖。
半年前,小玲的上腹部突然隐隐作痛,并时有腹泻。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炎,也就没在意,只在腹痛的时候吃肠胃药来缓解。
但最近,小玲的腹痛变得频繁且严重,连药物都不能缓解了,这才到医院做了检查。但出来的结果却让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:胃癌!
小玲才13岁啊,怎么就会得癌症呢?
主治医生在排除胃肠肿瘤家族史后,发现小玲的不当饮食习惯可能是重要诱因——
因为从小和奶奶生活的缘故,小玲长期食用奶奶腌制的梅菜、盐焗类的食物,若是奶奶没空做饭,小玲就经常用泡面、烧烤凑合一下。久而久之,这些饮食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侵蚀着小玲的健康。
这个真实案例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,饮食习惯关乎孩子的健康和未来,家长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。
孩子们常吃的 “隐形杀手”
1、腌制食品
腌制食品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都很常见,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,更是家常便饭。但实际上,这类食品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。
腌制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盐,这就使得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。亚硝酸盐虽然毒性不大,但它进入人体后,在胃酸、细菌等因素的作用下,会与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,转化为亚硝胺。
亚硝胺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,长期摄入会对胃黏膜造成慢性刺激,导致胃黏膜细受损,进而增加细胞发生突变的风险。而这种细胞突变的增加会显著提高患胃癌、食管癌等癌症的几率。
2、高盐饮食
胃黏膜是保护胃部免受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质侵蚀的重要屏障。然而,高盐饮食会直接破坏这层保护膜,导致胃黏膜受损。
当胃黏膜受损后,身体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。但如果长期处于高盐环境中,胃黏膜就会反复经历受损、修复的过程。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,胃黏膜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会变得异常活跃,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。一旦细胞突变失控,就可能引发癌症。
所以,长期高盐饮食,无疑是在给胃部健康添负担。
3、垃圾食品
泡面、烧烤等食物,是很多孩子眼中的 “美味佳肴”。但从健康角度来说,它们的健康成分着实不高。
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食物,是无法满足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维生素、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的,会导致孩子摄入的营养成分极其单一。
同时,这些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会不断刺激胃黏膜,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,扰乱胃部的正常功能。久而久之,胃部的抵抗力会越来越弱,各种胃部疾病也就趁虚而入了。
守护孩子的胃,
家长要做好这几点
孩子的胃部健康,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未来的生活质量。作为家长,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的胃部健康保驾护航,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1、保证饮食新鲜、健康
在日常饮食中,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少吃腌制、盐焗、油炸、烧烤等食品。
多吃蔬菜,有助于促进胃部蠕动;多吃水果,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水分;足够的肉类和鱼类也要保证,其中的优质蛋白质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。
这些新鲜健康的食物能够为胃黏膜提供充足的营养,帮助维持胃部的正常功能。
2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
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护胃部健康的关键。
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,尽量固定每天的用餐时间,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。
同时,要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。
吃饭时不要太过慌乱,细嚼慢咽可以让食物更好吸收,减轻胃部的消化压力。
另外,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。
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玩具或电视节目吸引,就会忽略自己的进食情况,容易出现进食过快或进食过多的现象,而且这样也会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,进而影响消化功能。
3、减少外卖和加工食品
外卖虽然方便,但外卖食品为了追求口感和味道,大多是重油重盐,以及其他提升口味的调味料,而且食材的新鲜度和卫生条件也难以保证。
而加工食品,如罐头、火腿肠等,其中含有大量的防腐剂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,长期食用对孩子的胃部健康非常不利。
所以,建议家长尽量亲自下厨给孩子做饭,如此既可以选择新鲜的食材,还能控制油盐糖的用量,确保食物的卫生和营养。
4、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
家长要做好榜样,自己先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和孩子一起吃新鲜、健康的食物。
同时,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,了解孩子的口味和喜好,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,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。可以经常变换食材的种类和烹饪方式,让孩子的饮食更加丰富多样,提高孩子对健康食物的兴趣。
虽然不建议看东西,但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天,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,如此也可以帮助孩子进食和消化。
现在最后:
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健康一旦受损,往往很难挽回。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用心守护孩子的胃部健康,让他们能够在健康的饮食环境中茁壮成长,远离胃部疾病的困扰,拥有一个健康、快乐的未来。别让一时的疏忽,成为我们终身的遗憾。
凯狮优配-炒股配资平台排名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-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