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持风暴再袭! 单日15家上市公司股东集体套现,跨境通股东被迫割肉引发市场哗然
一场由证券回购纠纷引发的减持
跨境电商龙头跨境通的股东杨建新和新余睿景,因证券回购合同纠纷被强制清仓股票。
尽管公司年内股价反弹了24.74%,但股东仍被迫以4.79元的低位抛售1548万股,套现7463万元。
这些股份来自IPO上市前,成本近乎为零,无论何时抛售都是稳赚不赔。
减持大潮汹涌而至
6月23日至24日短短24小时内,A股市场新增15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计划。
除了跨境通,云天励飞、博瑞医药等热门概念股也赫然在列,合计减持金额高达23亿元。
其中博瑞医药股东先进制造产业基金拟套现7.16亿元,成为本轮减持潮中的最大手笔。
减持名单中不乏年内涨幅惊人的标的。
博瑞医药凭借减肥药概念股价飙升87.51%,云天励飞则捆绑华为昇腾、AI眼镜等热门标签。
业绩却集体“拖后腿”:博瑞医药一季度净利润暴跌87%,云天励飞上市以来扣非净利润从未盈利。
股价与基本面的巨大背离,为股东高位套现创造了完美窗口。
谁在减持? 为何减持?
1. 低成本IPO股东:稳赚不赔的“提款逻辑”
15家公司的减持股份几乎清一色来自IPO上市前。
例如云天励飞股东东海云天,以47.8元抛售原始股,即使较历史高点127元腰斩,仍可套现5.09亿元。
五矿新能股东深圳安晏更是在股价跌去85%后减持,因持股成本极低,依然能净赚3亿元[^用户原文]。
2. 被动减持与主动套现的博弈
跨境通因股东债务纠纷被迫减持,属被动割肉。
更多案例则是赤裸裸的主动套利。
博瑞医药股东在业绩崩塌时减持,被质疑“精准逃顶”;云天励飞股东以“自身资金需求”为由抛售,但公司连年亏损的现状让这一理由显得苍白[^用户原文]。
3. 产业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撤退
中晶科技控股股东徐一俊减持2%,上海洗霸控股股东计划减持3%。
产业资本的撤离往往释放警惕信号。
国投创业基金减持华曙高科2.2%股份,深圳建科投资抛售建科院1%股权,凸显机构对部分高估值板块的撤退意图。
减持背后的深层逻辑
股价高位是最大诱因
博瑞医药年内87.51%的涨幅,让股东即使减持也能锁定超额收益。
类似案例在A股屡见不鲜:赛特新材股东汪美兰曾在股价高位套现4443万元,被市场视为“聪明钱”的典型操作。
业绩隐忧催生套现冲动
减持公司普遍存在基本面缺陷。
跨境通扣非净利润连亏6年,五矿新能连续两年大额亏损,博瑞医药净利润断崖式下滑。
股东选择在概念炒作高峰期减持,实质是对业绩兑现能力的“用脚投票”[^用户原文]。
政策解禁期的集中释放
2025年恰逢大量IPO限售股解禁。
根据《公司法》,控股股东股份锁定期通常为1-3年,今年二季度末正值解禁高峰。
例如北京君正股东减持计划便精准卡位解禁窗口,合规却难掩套利本质。
投资者的两难抉择
短期情绪冲击难以避免
减持公告往往引发股价连锁反应。
迪哲医药、普冉股份等公司在披露减持后3个交易日内普遍遭遇抛压。
若叠加业绩利空(如博瑞医药)、高质押率(如和而泰质押率64.77%)或行业景气度下行,股价可能加速崩塌。
长期价值需穿透迷雾
并非所有减持都是利空。
纳芯微2024年净利润增长30%,股东减持后股价迅速修复;博众精工董监高甚至因“看好公司前景”提前终止减持。
但本次减持潮中,多数公司缺乏此类基本面支撑,跨境通、五矿新能等企业的持续亏损更让减持行为充满“逃离”意味。
提款机还是价值试金石?
当云天励飞股东一边享受AI概念带来的估值溢价,一边因“资金需求”抛售原始股;当博瑞医药股东在业绩暴雷前精准套现7亿元市场不得不质疑:这些减持究竟是合理退出,还是对中小投资者的财富收割?
尤其对于持有低成本原始股的股东,股市几乎等同于零风险提款机。
跨境通股东被迫减持尚属无奈,更多案例则显示股东在股价反弹时急于落袋为安,甚至无视公司长期价值。
反观普通投资者,既无信息优势,又无成本优势,只能被动承受减持带来的股价波动。
当23亿元筹码集中抛向市场,供需天平瞬间倾斜,散户成为承接抛压的最后买单者。
这不禁让人发问:股市真的成了股东的私人提款机吗?
凯狮优配-炒股配资平台排名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-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